年轻人不盘串了 开始盘它了!爆火的“tangle”到底有什么魔力
文章标签
tangle到底有什么魔力
最近,有一种叫“Tangle”的扭扭乐手部玩具在社交媒体上火了。左图:玩久了的 tangle 会温变,阻力也随之变小,也就是网友口中的“死了”。

年轻人不盘串了 开始盘它了!爆火的“tangle”到底有什么魔力
不少网友在使用后分享:
· 专注力差的我,边盘扭扭乐边工作,居然直接沉浸 6 小时!
· 本来只是当作解压玩具,没想到对于注意力提升真有奇效。
而且,还有短视频宣称这种玩具能够“解决家长巨头痛的多动症”。那么,这种手部玩具真的有提升专注力甚至治疗 ADHD 的效果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年轻人不盘串了 开始盘它了!爆火的“tangle”到底有什么魔力
这种玩具,真能帮助提升专注力吗?
先说答案:能玩,有用。
很多人在学习或工作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帮助自己提升专注力的习惯,例如转笔、听白噪音等,实际上这些玩具也有类似的作用。比如有研究发现,适当强度的白噪音能够提升健康成年人的学习效果,[4]而且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非ADHD患儿),也能一定程度提升他们的记忆力。[5]
心理学家用最佳唤醒理论(Optimal Arousal Theory)来解释这个现象,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唤醒区间,当个体接收到的外界刺激强度能够将其神经激活水平调节到该区间时,个体的情绪体验最积极,任务表现也是最佳的,而过低或过高的刺激则会让个体感到无聊或焦虑,并降低行为表现。[6]
所以,如果感觉目前手里的工作有些单调无趣,那么手上盘个玩具还是挺有用的,能够增加感官刺激,进而提升大脑的神经激活水平,就能起到集中注意力的效果。
此外,人们在使用这类玩具时感觉能够提升自己的专注力或解压,也可能是一种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指的是患者在接受无活性成分或无效治疗(安慰剂)后,由于心理预期或信念,主观或客观地体验到症状改善的现象。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医生给你一瓶药片,告诉你这能缓解疼痛,而且你也很相信医生说的话,即使这瓶药片其实只是没啥用的淀粉,你也可能会感觉吃完药后疼痛有所减轻。
虽然安慰剂效应本质上只是一种心理作用,但是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安慰剂效应能够在神经和生理层面对个体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例如促进身体释放止痛激素、降低情绪有关脑区的激活水平等。[7]
不过,别指望它治疗 ADHD !
既然这种玩具对提升专注力确实有点作用,那是不是真能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呢?其实,在 ADHD 的临床研究和教育干预领域,像“扭扭乐”这样的手部玩具并不是什么新发明。
早在几十年前,就有类似的产品出现,一般被统称为“Fidget tools”,指的是一类用于调节 ADHD 患者坐立不安症状的工具,也可以叫做“感觉调节工具”。
这类工具有很多种不同的产品形态,例如前几年国外风靡的手指陀螺(Fidget spinner)、套在椅子腿上的弹力带(bouncy bands),也有各种可捏可扭的小物件等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允许使用者在完成目标任务的同时,在手部或腿部进行一些重复性的小幅度动作。

年轻人不盘串了 开始盘它了!爆火的“tangle”到底有什么魔力
这种工具设计的背后其实是有一套心理学假说的,即 ADHD 的状态调节缺陷模型(State Regulation Deficit Model of ADHD)。
该模型认为,ADHD 个体在神经唤醒水平(Arousal level)的调节上存在缺陷,所以他们很容易处于一种唤醒不足的状态,导致经常会有注意力分散的问题,而 ADHD 个体常常出现的“多动”则是一种补偿机制,通过更频繁的身体活动来让自己处于更高的唤醒状态,这有利于大脑能够更集中注意力,来思考和解决当前的问题。
因此,发明这类工具的人认为,如果提供一个安全、可控、不打扰他人的方式来增加身体动作,从而提升 ADHD 儿童的唤醒水平,也许就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学习表现变好。
但是,实际上这真的有用吗?一项于 2023 年发表在《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在比利时两所小学的真实课堂环境中对此进行了实验,有 233 名 7~11 岁的儿童参与了实验,其中有 6 名是已确诊的 ADHD 儿童。每名儿童都需要分别在无工具、使用手指陀螺、使用弹力带这三种条件下完成数学和听力任务。
结果发现,在使用了工具的条件下,儿童们在数学和听力任务上的表现都有了明显的下滑。而对于 ADHD 儿童来说,只有症状较为严重的儿童在使用弹力带的条件下有些微的改善,在其他条件下,这些工具都起到了负面影响。[2]

年轻人不盘串了 开始盘它了!爆火的“tangle”到底有什么魔力
另一项发表在《注意力障碍杂志》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研究者在一个专门针对 ADHD 儿童的暑期治疗项目中,抽取了 48 名儿童,允许他们在课堂上自由使用手指陀螺,结果发现这反而加剧了他们的注意力分散症状。
也就是说,这些感觉调节工具可能更像是一个玩具,或许对于有些人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整体上来说并没有明显改善专注力的效果,甚至很有可能会让 ADHD 患者的认知表现变得更差。
总而言之,如果你喜欢这类玩具,那就可以放心地玩,确实是有一定作用的。不过,也不是只有这种玩具能起到这样的效果,手上盘个核桃或戴耳机听听白噪音也是一样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来选择。
但对于确诊 ADHD 的患者来说,这些方法不能替代循证干预和药物治疗,更不建议将它们当作主要的治疗手段。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网友自行判断,如涉及投资、理财请谨慎应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